谈到三大通信运营商,我们立刻会想到“竞争”两个字。每年九月各大学开学时,校园里最显眼的就是三大运营商的摊位和宣传广告。走马观花看过去,满眼都是“送”,送手机、送话费、送饭卡、送自行车…。在现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比拼价格的竞争策略是否也应该改变了?现在的竞争策略主要是来自以前移动通信以话务和短信服务为主的时代,目前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数据服务的时代,采用什么样的竞争策略更加合适呢?
前些时候,围绕通信运营商们要向微信收费而展开的争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们对微信等数据服务的需求已经赶上甚至可能超过传统的话务和短信服务。目前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正在逐步普及,手机已经成为移动的电脑,移动的上网工具。人们用手机上网的时间远远超过了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的时间。一部手机,话务和短信需要的通信带宽很小而且是固定的,其通信质量是容易保障的。而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服务需要的带宽往往非常大而且是动态变化的,其通信质量的保障难度就大多了。如果说,几大运营商在话务和短信等传统服务上基本达到了等质服务,只能通过价格进行比拼的话;在移动数据通信方面,目前的服务质量距离令人满意的程度还相差甚大,质量将成为比价格更为重要的比拼因素。
那么运营商移动数据服务的质量主要受那些因素的限制呢?我们先看看客观因素:首先不能不提的是通信制式的限制,我们知道三大运营商采用了不同的3G通信制式,虽然三大制式本身均有所长,但目前来看,移动的TD-SCDMA明显不占优势,这也是目前移动对演化到4G最为热衷的原因之一;其次是手机终端的支持,比如IPhone目前支持电信和联通的3G,对移动还没有支持,如果在移动网络下使用不支持移动3G的IPhone,就只能使用2G服务了,数据通信的速度非常慢;再次是基站密度、互联网出口带宽等网络因素的影响;其他还有各运营商所占有的频道带宽等因素。应当看到的是,这些客观因素随着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和通信设施的不断建设,将逐渐成为影响服务质量的非决定性因素,而主观因素将逐渐成为决定性因素。
哪些是影响客户对服务质量的感觉的主观因素呢?或者说,对移动互联网用户而言,可以通过不同手机、不同运营商,接受相同或者类似的服务,如果不考虑手机和服务费用等因素,还有哪些因素使运营商能够靠服务质量吸引和保有用户呢?有研究提出核心服务、服务便利、服务接触、增值服务、服务补救、商业道德、服务品种等是影响用户转换服务商的主要因素。我觉得,对运营商而言,最为主要的还是要改变单一的争夺用户、做大用户数的竞争目标,把目标转为争取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数据服务。要做到这点,并不需要运营商本身成为数据内容服务商,而是要支持数据内容服务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使自己的用户更多的使用数据通信。例如,不是惧怕微信对短信、彩信的竞争甚至替代,而是与其合作,共同改进协议来避免对信令网络的冲击,提供优质服务来创造更大的数据流量。运营商是连接客户和数据内容服务商的桥梁,运营商充分做好桥梁的工作,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桥梁,并获得更多的“过桥费”。例如,虽然现在几大运营商的用户较多,但是其中不经常使用数据服务甚至不会使用数据服务的用户还比较多,因此运营商还需要培养其客服队伍,更贴心的发掘用户需求,为之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并教会其使用这些服务。
买钻石的人不会嫌其比石头贵,买豪宅的人不会嫌其比茅屋贵。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希望中国的通信运营商们能够不再在价格上恶性竞争,而是在服务质量上积极竞争。同样也希望中国的通信产品逐步摆脱廉价产品、低劣质量的印象,走上优质优价之路。 ( 本文刊登在《品牌》杂志8月刊通信行业专栏)
Copyight@2017 宁波市通信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IPC备案号:浙ICP备19049472号-1
2013-12-09 16:39:48 来源: 宁波市通信行业协会
谈到三大通信运营商,我们立刻会想到“竞争”两个字。每年九月各大学开学时,校园里最显眼的就是三大运营商的摊位和宣传广告。走马观花看过去,满眼都是“送”,送手机、送话费、送饭卡、送自行车…。在现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比拼价格的竞争策略是否也应该改变了?现在的竞争策略主要是来自以前移动通信以话务和短信服务为主的时代,目前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数据服务的时代,采用什么样的竞争策略更加合适呢?
前些时候,围绕通信运营商们要向微信收费而展开的争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们对微信等数据服务的需求已经赶上甚至可能超过传统的话务和短信服务。目前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正在逐步普及,手机已经成为移动的电脑,移动的上网工具。人们用手机上网的时间远远超过了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的时间。一部手机,话务和短信需要的通信带宽很小而且是固定的,其通信质量是容易保障的。而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服务需要的带宽往往非常大而且是动态变化的,其通信质量的保障难度就大多了。如果说,几大运营商在话务和短信等传统服务上基本达到了等质服务,只能通过价格进行比拼的话;在移动数据通信方面,目前的服务质量距离令人满意的程度还相差甚大,质量将成为比价格更为重要的比拼因素。
那么运营商移动数据服务的质量主要受那些因素的限制呢?我们先看看客观因素:首先不能不提的是通信制式的限制,我们知道三大运营商采用了不同的3G通信制式,虽然三大制式本身均有所长,但目前来看,移动的TD-SCDMA明显不占优势,这也是目前移动对演化到4G最为热衷的原因之一;其次是手机终端的支持,比如IPhone目前支持电信和联通的3G,对移动还没有支持,如果在移动网络下使用不支持移动3G的IPhone,就只能使用2G服务了,数据通信的速度非常慢;再次是基站密度、互联网出口带宽等网络因素的影响;其他还有各运营商所占有的频道带宽等因素。应当看到的是,这些客观因素随着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和通信设施的不断建设,将逐渐成为影响服务质量的非决定性因素,而主观因素将逐渐成为决定性因素。
哪些是影响客户对服务质量的感觉的主观因素呢?或者说,对移动互联网用户而言,可以通过不同手机、不同运营商,接受相同或者类似的服务,如果不考虑手机和服务费用等因素,还有哪些因素使运营商能够靠服务质量吸引和保有用户呢?有研究提出核心服务、服务便利、服务接触、增值服务、服务补救、商业道德、服务品种等是影响用户转换服务商的主要因素。我觉得,对运营商而言,最为主要的还是要改变单一的争夺用户、做大用户数的竞争目标,把目标转为争取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数据服务。要做到这点,并不需要运营商本身成为数据内容服务商,而是要支持数据内容服务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使自己的用户更多的使用数据通信。例如,不是惧怕微信对短信、彩信的竞争甚至替代,而是与其合作,共同改进协议来避免对信令网络的冲击,提供优质服务来创造更大的数据流量。运营商是连接客户和数据内容服务商的桥梁,运营商充分做好桥梁的工作,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桥梁,并获得更多的“过桥费”。例如,虽然现在几大运营商的用户较多,但是其中不经常使用数据服务甚至不会使用数据服务的用户还比较多,因此运营商还需要培养其客服队伍,更贴心的发掘用户需求,为之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并教会其使用这些服务。
买钻石的人不会嫌其比石头贵,买豪宅的人不会嫌其比茅屋贵。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希望中国的通信运营商们能够不再在价格上恶性竞争,而是在服务质量上积极竞争。同样也希望中国的通信产品逐步摆脱廉价产品、低劣质量的印象,走上优质优价之路。 ( 本文刊登在《品牌》杂志8月刊通信行业专栏)